“当家的,你疯了,这才未时,收什么摊子啊。”他浑家急道。
“快跟我去东安门,那边招掏粪工。因为这活计埋汰,还累,给的工钱多。一个月给五钱银子呢。还有什么福利呢,一年一人,还发四套叫什么劳动布做的衣服。每个月还发三十斤玉米面,一斤食盐呢。”
“啥,我没听错吧。”他浑家不敢置信的说道。
“错不了,已经开始招人了,皇家的买卖,大家都往那里赶呢。”
王猪儿说道:“是定远侯夫人和皇后娘娘联合搞的买卖,不论男女只要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都可以去面试。我打算去工程队应聘修厕所。因为是工程活计,一个月给六钱五分银子。你去做掏粪工,赶驴车拉大粪,一个月给五钱银子。”
“每人每月还有三十斤玉米面,掺和些野菜,一家人的嚼谷儿可以就够了。钱都能攒下了。每年发的四套工作服,第二年可以给爹娘和娃儿穿呢。这又是一笔大钱啊。这种好事,还不赶紧去。再晚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了。”
他浑家被他拉着,浑浑噩噩的跟着向东安门跑。
“告诉你,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上面说了,这是皇家的买卖。干三年以上,给在宛平县落户口呢。咱们要是能在京城内城落户,可就变成了京城人了。也能办理粮本了。”王猪儿兴奋的憧憬道。
“啥,户籍能落在宛平城,咱们要是在京城落户了。也能去超市买一文钱三斤的玉米了。每月还有平价的肥猪肉和豆油啥的,每年还有一人三尺五的平价布票。”他浑家几乎欢喜的魔障了,嘴里喃喃的说道。
“这都有可能,所以咱们要赶紧去,别去晚了,人招够了。”
老舍先生的《茶馆》里有句台词,“要不怎说呢,就是一条狗也得托生在京城啊。”自古以来,京城的户籍难得。
这可不是普通的户口本,里面有各种福利。
说个最简单的,这里的羊肉都内蒙的,一点都不膻。
历朝历代,供应帝都的,都是全国最好的物资。
如今,这个京城里,有户籍的只有一百五十万人。这些人三分之一是军户,主要是京营及其的家属组成的。
京营账面上有四十多万士兵,实际上有多少人一直是个玄学问题。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官员和家属、勋贵、太监等。
剩下的三分之一人,是为这两类人服务的。这些人总得有些辅助人员啊。
杨凡来明末后,给百姓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京城。
那就是按照户籍办理粮本。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
粮本上有大米、小米、玉米、面粉、大豆五种粮票。都是像邮票一样,带锯齿的,可以撕下来。卖粮食不仅要钱,数量上要靠各种票。
粮本按照月份,每月都有固定的配额。
一张票,可以为家里在户籍上的每一口人,买特价和平价、优惠价等不等粮食若干。尤其是,每人一个月可以买肥猪肉二两,植物油二两、咸鱼半斤。最让人羡慕。
粮食上,大米是陈米,每人一个月半斤,小米一斤、面粉各一斤。大豆一斤半。之所以提供大豆,是因为人不吃肉,也必须有植物蛋白供应。
大豆可以炒熟了当零食吃。补充植物蛋白。也可以用来换豆油,换豆腐。
粮本对京城的底层百姓来讲,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人凭粮票可以买三十斤玉米面。一文钱三斤。
这个已经卖了三年多了,从来没有涨过价。
只有建奴围城前,提前放开了购买数量,也不要票了。然后停了一段时间。
其他时间,供应一直很稳定。
另外,每人每月二两肥肉,二两植物油,是这些穷人唯一可能获得油脂的来源。每天早上熬好野菜粥时,点一点植物油,让一家人多少沾点油星儿。
而咸鱼则代表了宝贵的食盐。
大明的盐价吓死人。底层百姓根本吃不起。
而定远侯天津远洋渔船,获得了海量的渔获。高价值的海鲜供应京城的皇宫、宗室、各大酒楼和文武官员的府邸,中档次的在市场上销售。低档次的做成罐头。
最差的那些鱼类,就腌制成咸鱼,然后晒干。现在咸鱼和盐腌制的干海带,是京城和各地底层百姓获得食盐的重要形式。
因为这两样很便宜。咸鱼要票,而海带不限购。
因为杨凡有自己的盐场,提炼精盐剩下的粗盐渣滓,都拿去腌制咸鱼和海带。这东西非常腥,而且不好吃。
但是,这东西便宜啊。五文钱就能买半斤咸鱼。咸的能把人齁死。
百姓们早上做粥时,用擦板擦下来一些咸鱼粉末进锅里,就能让一家人都吃上食盐。省着用,一条鱼足够用一个月了。
这等于变相卖私盐,可是没人敢管。把盐商们气的眼睛都红了。
王猪儿一家,实质上就是流民。
这个时代,寒门也不是老百姓。是相对士族高门说的。寒门是大地主阶层。是低于士族的那个阶层。
能被称为柴门的,都是有房有地的小地主阶层。
至于下层百姓,没有地的叫流民,简称流。没有不动产的氓民(主要指房子),简称叫氓。
所以,王猪儿一家其实是盲流。
他们甚至连户籍都是农村的。现在有一个获得京城户籍的机会,眼睛都红了。因为京城的市民,不服徭役。这一点就能让人高兴地发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