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是一个性格执拗的人,或者说刚愎自用也行,这样的人一般不会轻易放弃。
上一世他当皇帝的时候,大明即便病入膏肓,即便闯贼兵力北京城下,他仍然在努力挣扎,并没有躺平的打算。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事情弄的一团糟。
而当时的大明,各种矛盾积攒下来,完全处在爆发的边缘,所以很多事情他完全不知道怎么处理,做事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完全没有章法可言。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挣扎着,想尽着自己的努力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大明于水火。当然,最后直落了个自挂东南枝的下场。
而这一世,经历了魂游四百年,朱由检思考了很多,检讨了上一世的得失,看透了大明的种种弊端,所以施政起来更加的从容,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大明才有了现在的情形。
虽然建奴被驱逐出辽东,虽然漠南蒙古意外平定,不管是建奴还是蒙古人不再构成大明的威胁,以往跶虏破边墙而入的情形基本上不会再发生。
但大明的现在还远远达不到朱由检的预期,外患是暂时没了,可内忧仍在,天下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就是说,努力了三年的结果,只是使得大明从灭亡的边缘挣扎出来,但是天下百姓的生活仍然没有得到什么改善,甚至变得更糟,因为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
举个例子,年初的时候,因为夺下了大半个辽东,为了重新赢得民心,为了减轻天下百姓的负担,朱由检当时便下旨,从此以后停征辽饷。
按道理说,辽饷没了,各地百姓应该能够喘口气,应该会松快很多。然而据各地锦衣外卫回报,各地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
在大明,地方官府权力很大,有自行征收杂税的权力,朝廷根本问不了,甚至也不愿过问。对朝廷来说,只要各地官府能按时缴纳给朝廷的税赋,其他的爱怎么搞就怎么搞,大明朝廷对地方官府管理就是这么的粗放。
而且因为辽饷没了,使得地方官吏少了发财机会,很多地方官府便悍然增加了杂税税额,使得百姓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甚至还加大了。
绝大部分乡村消息闭塞,农民们竟然根本不知道停征收了辽饷,乡绅地主们虽然知道,却也不愿告诉农民,这样才方便把官府摊派的税赋转嫁到佃种土地的农民头上。
地方官员如虎豹,差役官吏似财狼,乡绅地主更似饕餮一般,都附在普通百姓身上疯狂的吸血!民怨沸腾,大明的情形仍然危如累卵一般。
陕北没了民乱,但山西山东河南,江西湖广,乃至福建广东,都有暴乱发生,只不过没有闹得陕北流贼那么大而已。但若是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早晚有一日,大明将会处处烽火,无数流民百姓暴起,把大明王朝彻底颠覆摧毁。
所以,现在还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自己这个大明皇帝更不能有一丝的放松。还要继续力行变革,要彻底颠覆现在的体制,大明方能焕发新生!
所以朱由检并没有因为对蒙古的大胜而兴奋太久,很快便把精力放在眼下的国事上,然后他便苦笑了起来。
对蒙古的胜利可谓辉煌,然而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
五万大军出征塞外,所需粮食给养都要千里运输,箭矢火药弹丸,盔甲武器磨损,耗费简直是天文数字。
为了征服蒙古各部落,使得蒙古各部甘心归附,明军严肃了军纪,并没有肆意劫掠,也就在归化城中搞到一些战马牛羊,并没有骚扰河套各部落,这使得从蒙古人那里所获有限,远远无法弥补出兵耗费。
当然后来为了赚回一些本钱,从宣大延绥组织了商队去河套,和各部贸易,勉强赚回了一些,但和庞大的支出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
打仗是最耗费钱财的事情,幸亏此战赢了,若是此战大败,那么损失简直无法承受!三边甚至会因此糜烂,想想那种情形那种后果,简直让人害怕。
虽然现在赢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然而还有很多事徐还要善后,还需要支出大笔银子。
阵亡受伤将士抚恤,立功将士奖赏,不可能所有人都奖励升官,大部分将士需要银子来奖赏,据兵部估算,光是这笔赏银便是一笔庞大数字,至少要三四十万两。
而这只是三边,还没有算辽东军。
收复沈阳之战,虽然卢象升并未和建奴直接作战,等于是从逃跑的建奴手中接收的沈阳城,但是仍然需要犒赏将士。而且辽东全部收复,要重新休整边墙,建立防御体系,后续又需要很大支出。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用钱,而没了加征的辽饷,仅凭国库的收入自然无法应付这一切,朱由检悲哀的发现,他刚刚鼓起一些的内库又被掏空了......
缺银子,非常的缺银子,自从登基以来,缺银子已经成为了常态,虽然朱由检努力的搞钱,却仍然无法改变缺银子的现状。
眼下朱由检内库收入来源分为四大块,一是海贸所得,二是税务司,三是织造衙门矿监税使,四是张家口、得胜堡和蒙古人的口外贸易以及天津的纺织工坊所得。这四块的收入都是直接进入皇家内库,朝廷户部无权过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