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五日,冥国军营中。
比起营帐之外的天寒地冻,摇曳着的温暖炉火为这座巨大的营帐带来了些许温馨。克拉克正在吉尔吉斯和路西法面前,报告北翼军团一系列的行动。
克拉克将北翼军团从出发、被包围、突围、暗渡陈仓一系列行动的来龙去脉讲清,同时也向两位最高指挥官表达了自己擅自调用后勤部队而感到愧疚。
但吉尔吉斯并不这么认为,本就心思活跃而激进的他露出了赞赏的眼光:“你做得很好!这一战,一定会录入我的战史简传。”
即使得到了吉尔吉斯的认可,克拉克仍然没有为此感到骄傲,而是半掩似的谦虚道:“如果不是因为我未能洞察先机而陷入敌人的圈套,这样不得已的方法也不会用到。这支部队撤离战场恐怕对整个东面军团都会造成打击,北翼的缺失是很致命的,所以我希望我能再次回到战场。”
克拉克的话术同样是令人称道的,他在言语之间对自己的行动进行了谴责,但实际上这却是侦查机构不利导致的。而后则解释了自己对大局观的看法,这样一来,他在大局观上的才能便能得到突出。
虽然身为键盘侠的作者同样能得出类似克拉克的结论,但大局当中,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同样实属不易,尤其是在冥国这样军事理论较为贫乏且落后的国家,克拉克的才能的确是突出的。
“可以,但北翼军团的编制几乎已经被打散。如果你想再次投入战斗,你认为应当如何安排?”吉尔吉斯问道,这番话是在询问,同样也是在考察。
处理方式无非几种,第一是重整北翼军团的编制,塞入一些士兵。第二是直接打乱北翼军团,解散该编制。
第一种方法能够尽可能保持北翼军团的完整,也能使对克拉克的军团凝聚力得到充分发挥。而第二种方法则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编制更加完善。
实际上,处理方式应当根据指挥将领个人的习惯而来。吉尔吉斯考察的并非克拉克的能力,而是他军事能力的倾向。吉尔吉斯已经决定重用这名在前线中做出就连他也为之一震的决策了。
“以我看来,仅仅对我来说,以第一种方法更好。但如果牵涉到其他军团的编制,第二种方法更为稳妥。这方面你们的信息来源更完善,我希望由你们决定。如果真的要让我来,我希望能插入一部分后备军的士兵进入北翼军团。”克拉克道。
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吉尔吉斯赞赏地点了点头。至少对于他这样纯粹的军人,克拉克的做法无可指摘。
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违背高层理念的,军团凝聚力高也就意味着将军的话语权大,培养出一个庞然大物可不好。哪怕他所掌控的士兵数量不过半旗(5000人)。
克拉克知道这一点吗?当然知道,但他更清楚的是,吉尔吉斯是一名纯粹的军人,而自己也应该是。
如果将真正的直接指挥官换成路西法,大概他就会直接将决定推脱出去了。
在这一天,双方竟然诡异地没有发生一场战斗。北风军团一方,先锋兵团调动重心侧重向北,北翼兵团加紧行军,林克的选择果不其然便是战略迂回。而冥国一面,则在迅速调动,尽可能快速地形成合围,只要以更快打快,他们就能在敌人形成包围圈之前先吃掉敌人。
尽管双方在这一天并没有发生哪怕是一场战斗,两方仍然保持着绝对的警惕。
十一月二十六日,战斗再度爆发。冥国的士兵们在形成对先锋兵团的合围后开始进攻,却不料北边突然杀出两个程咬金。北风军团的行军速度在之前一直保持着一般步兵的缓慢以迷惑敌人,然而……
这群步兵是全员配马的机动步兵!米连德有这个钱也有这个实力,先前慢吞吞的行动只是为了迷惑敌人的侦察系统和反应中枢。
克拉克一直领着军团走到半路才突然从军事布略图上看出端倪,他方才懊恼未能在之前考虑到这一方面并告知吉尔吉斯,但现在已经于事无补。前线的战斗很快就会开始,即便现在他派人送信回去,等到部队调集撤离,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他的军团只能化身救火队员,死命地往前赶。这一次,后勤分部长再次遭殃,不过遭殃的却不是上一个后勤分部长了。
飞空艇接管了北翼军团的锱重运输,随后这支兵团便开始疾行,尽一切可能尽快赶到前线。此时的克拉克内心火急火燎,心中的那块石头一直悬着,难以放下。
另一方面,林克带着的北翼兵团迂回到敌军的北方,与南侧的先锋兵团共同对敌人包围圈北侧的兵团发动了进攻。
此刻,林克的北翼兵团。
上一次的包围圈中,北翼兵团的一支骑兵团几乎全数覆没,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败绩。至少在这一仗之前,没有人认为近乎无敌的北风骑兵会在正面优势的情况下败给敌人。
这一战,他们将一雪前耻。
正当他们整装待发时,他们却接到了来自中央指挥部的命令——等待战斗机第一轮轰炸之后,再进军。这让他们有些疑惑,轰炸的自由落体炸弹不是不能在敌人的禁魔领域中展开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