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队排水海员调往第二区,动作要快!”海军队官大声指挥道,得到命令后的第三小队海员迅速赶往目的地进行排水工作,将积蓄的雨水排出船外。
掉出甲板外的海员们顺着绳子往上爬,不一会儿,他们就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这一场暴雨比以往的要大得多,甚至降水速度超过了舰船本身的排水速度。如果没有这些海员的话,恐怕甲板上面已经积满雨水了。
场面再次回到了紧张的气氛,曲沃现在的感觉非常差。狂风推动着他的身体,他半蹲着稳住重心,一边用排水桶将雨水排出。雨水胡乱地拍打在他的脸上,偶有一滴两滴钻进了他的衣服里。
如果戴上面罩,视线就会因为雨水而模糊,因此曲沃不得不将面罩拉上去。冰冷的雨水流进了他的海员服,再加上外面的狂风骤雨,让他忍不住发抖。
“注意大风,全员蹲下!”队官看着船西的旗帜猛然飞了起来,于是大声喊了出来。这些海员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排水上,如果等到大风把他们吹动时再反应过来就迟了。
得到了命令的海员们迅速蹲下稳住重心,他们死死地抓住了护栏边上的杆子防止自己被吹走。
暴风雨出人意料地一直持续了几个小时,海员们努力地排着水,一队累了之后就换一队上来继续。这一次或许不是海员们遭遇过最猛烈的暴风雨,却绝对是最长的。
而正是因为暴风雨的原因,整支舰队都被迫滞后了数个小时。好在卡罗琳的计划时间充裕,因此对时间的容错较大。
只是,能够越快对敌人展开夹击攻势,那么造成的损伤也就越大,敌人不可能在西边什么都不做,而且后援的军队也会慢慢赶上来。
十一月二日下午,这支舰队成功登陆,他们即将配合东方的陆军给敌人来一次例外夹击。
一队又一队的海员走下了舰船,他们在一处小型天然湾停泊,工兵们在陆地上歇了好一段时间才开始工作。而在米连德海军军团长抵达之后,第一时间便是进行联络通报。
这么远的距离,自然是不可能用电子板进行联络的,但舰船上有一架侦察机。可以说,那艘舰船就是这片大陆的第一艘航母了。
工兵们在休息好之后就在这里搭设起堡垒,他们挖出一条长长的壕沟,同时将土堆起垒实。由于比较靠近海边的缘故,这里的降水比较充分,土壤也较为结实。如果在再北边垒土的话,难度就会提升许多。
除此之外,他们还就地构造了火炮用作防御,这支舰队上面带来了水泥,但因为没有金属框架,他们没有构筑水泥堡垒,而是在搭建高台后将火炮组装在高台上。
这里作为他们插入冥国的一根钉子存在,倘若这次计划成功,那么冥国入侵普隆帝国将会变成普隆帝国入侵冥国。
虽然这里土地贫瘠,但沿海地带的渔业资源同样丰富。除此之外,这里的白煤储量也非常高。白煤可以用作燃料,虽然其燃烧温度比起压缩煤炭要低得多,但胜在储量丰富。不过洛林还尚未发现这一点有利的优势。
计划成功后,普隆帝国的领土至少能够拓宽四十万平方千米,但是其中可用的土地可能不到四分之一。再贫寒的土地只要利用起来,对国力就是加强。不过,敌人不可能不会反攻,毕竟他们作为入侵者肯定大有准备。而洛林一方对于入侵根本没有准备,就算打下了领土,敌人也很可能会反攻回来。
十一月四日,总部传来消息,根据行军速度大约于十一月五日发动进攻。而东部陆军则会先行发动进攻吸引敌人的火力,让海军有机会突袭。不过,海军需要重点防御西边,因为敌人不止有这些兵力。
而对于这支海军来说,在敌人的领地上登陆是非常危险的举措。他们必须建立有效且宽广的情报网来洞悉敌人的动向并察觉敌人的意图,否则到时候就不是洛林一方包围路西法,而是路西法两面夹攻海军了。
这同样是对东部陆军的考验,他们承受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要对敌人形成压制,并且能够发挥足够的作用来牵制敌人,否则敌人一旦回援,海军就危急了。
这支海军一共有一万人的编制,但其中工兵就占了两千人。不过后续洛林还会再调集海军,只是……由于海军数量有限,他只能让地方守备军熬过漫长的海路支援到西边。不过这一次会好得多,因为不需要躲避敌人的侦查,因此他们可以直接大摇大摆地从陆地沿海一线行进,这样危险系数会显著下降。
地方守备军则由训练兵进行补充,反正他们在哪里训练都是训练。虽然采用了精兵政策,但洛林还是觉得士兵数量很不够用。
其实并非是他没办法掌控那么多军队,而是行政区的财政实在紧张。别看雷斯瓦特、海斯特的财政收入大,财政支出同样很大。不说其他杂七杂八的维护费,光是北方开发计划就已经投入了百万金币,可以说,北方就是一头吞金猛兽。
而为了军事缩减经济生产的经费是不可能的,洛林宁愿缩小战果也要把经济带起来。北方经济恢复刻不容缓。
还有就是就算抽出了一部分的收入去填军费也生产不了多少士兵,精兵政策之下的每个士兵,伙食、装备、训练费用和工资都是一大笔开销,就算再砸十万也顶多弄出一万多士兵来。而倘若不使用精兵政策,将劳动力白白当炮灰拿去送死,洛林才不干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