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拿火炮连自己人一块炸,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把这些克隆战士当人,他们将这些克隆战士和敌人的损失相互一比较,就能得出无差别进攻更具优势的结论。毕竟银剑骑士团的装备、兵员素质和军官的军事素养都比冥国的克隆战士要强得多。
银翼骑兵团轻易地将敌军杀穿,分散的军阵难以形成抵抗骑兵的有效力量。火炮被调往东部因此没有防住来自南边的银翼骑兵团,高射炮重点遭到了米连德方空军的照顾,损失惨重,因此银翼骑兵团的阻力近乎可以说是没有了。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外,冥国的北翼兵团已经没有能够阻止银翼骑兵团的力量了。瓦兰带着骑兵们分成多个小队索敌穿杀,为了扩大战果,整支骑兵团分成了三个大队,每个大队一千人,其中每个大队细分二十个中队,每个中队五十人。这些队伍从各个方向出发切割敌人的战线,保证敌人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制力量。
北翼兵团这一仗是绝对的大败,他们损失了大量的火炮和高射炮,士兵数量已经从三万锐减到两万出头,而他们干掉的敌人才多少?甚至总歼敌数都不过一千,这是何等的战损差距?
大概,这就是时代差距的碾压,科技的力量才是主导战争最有力的力量。
瓦兰在凿穿对方的两支步兵大团后便直接撤离了,他们并不恋战,倘若在这里待久了让敌人集结兵力进行包围,纵使是瓦兰也难以突破数千人的包围圈。
天空中的战斗机并没有直接撤走,它们仍然盘旋在空中给敌人施加压力。虽然它们的弹药已经不足,但敌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反而看到这些战斗机仍然盘旋在高空便会认为米连德方的空军还有一战之力。
然而,不论是瓦兰还是战斗机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倘若北翼兵团不顾损失地冲上去,或许还能将银翼骑兵团留下,但他们赌不起也没有那个胆子去赌。
一环扣一环的战术制定计划透露出海曼的指挥能力正在迅速地上升,他已经从当年那个问题多多的军官变成行事沉稳的将军了。
不过他的犹豫寡断仍然是他的致命弱点,倘若在面对真正需要进行抉择的大战中,他的犹豫很可能会成为败北的根源。不过那样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因为一切重大决定要么是洛林、要么是卡罗琳决定。洛林是一个果断的人,在他的身上几乎看不到决策上的犹豫,他的行为果断到让人认为他是一个独裁者。而卡罗琳……对她来说,她从来不需要选择,因为她已经把情报之内绝大部分的过程和结果都排布好了,甚至是情报之外的变故她都能有所考虑。
这一次将海曼设置为北风军团团长也是洛林有意锻炼这名蒸蒸日上的新人,而他身边的德诺斯就是他最好的帮手。德诺斯虽然在一些军事方案上不能提出很好的构想,但他身为贵族次子却十分能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并懂得如何引导他人的情绪。同时,他的行军能力也无可指摘,他可是可以让一支步兵部队横跨上百千米却只用别人一半时间的军官。
敌人的兵团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他们还没有踏进普隆帝国的国土就被当头一棒打得晕头转向。前方据点被毁让他们不得不后撤,直到飞艇进入冥界山以东的地区再一举进攻,配合空降部队里应外合。
十一月一日,冥界关。
大雪越加猛烈,从北方来的寒风带来了降雪。冥界关山上的风雪反而比东西两边更为猛烈,按理来说应该是东西两边的风雪更大才对。
亮堂的将军府中挂着几盏暖灯,将寒冷隔绝在室外。屋外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形成了反差,让这个府邸变得格外温馨。
虽然有魔石功能,但海曼还是喜欢点上煤火灯,主要是因为这种白煤产量高、成本低,虽然照明的稳定程度和光照强度不如魔石灯,却是许多人热衷使用的照明工具——无他,便宜而已。
海曼从寒门出身一直到现在仍然保留着拮据的习惯,他的座位并没有铺上温暖的皮毛,而是和其他军官一样的冷板凳。他的床是由干纤维和木板制成的,而他的房间中,除了一张床、一张衣柜、一套桌椅便再无其他。
“德诺斯,这一战我们又赢了。”海曼皱着眉头,他总觉得哪里说上来有些不对劲。
德诺斯的直觉同样告诉他这件事情不简单,敌人就算再傻,他们也不可能会输得这么惨才对。但战报上描述的一切都符合逻辑,局势的任何变化也都在他们的计划当中。
德诺斯知道现在他要提出真正有用的建议而不是引导海曼,他仔细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道:“敌人死得太容易了。”
“嗯,他们好像并不在乎战损……如果是为了保护飞艇的情报不被泄露的话……”海曼转着炭笔,思得其解却百思不明其解。
“我想到了,”德诺斯微微点头道,“冥国的人口数量陷于资源,他们不可能拥有大量的人口,因此有生力量非常重要。而这一次他们并没有把人命看得如此重要,为什么?无非两点。”
海曼恍然大悟:“其一是有比人命更重要的计划,其二是因为人命的价值变低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