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上明明处于优势的局面,然而第三兵团却连连失利,这都是因为在战术上雷尔夫频繁出现失误——不,这并非失误,而是不得不不被敌人牵进坑里去。
而庞大的占领区令他们分兵把守,这样人数的优势也丢失了。如果能将力量集中在一起发动歼灭战,这一战或许不会那么难。然而塞里恩斯皇帝的命令却是尽可能扩大占领区,这样才能让普隆帝国付出更多代价。
将从中御……这个塞纳皇帝倒是让三位兵团长都感到棘手。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就好了。但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雷尔夫等人看得到的现实和皇帝看到的现实不一样。战略目的不同,思考方向不同,作出的决定也会不同。
布雷德城失利的原因还得怪到雷尔夫头上,其原因还是塞纳皇帝瞎指挥乱操作的结果,擅自划分了小战区让他们各自经营以扩大占领区掌控力,却殊不知普隆帝国根本没有那么虚弱,只有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扩大战果、缩小战损。
雷尔夫心中也有怨气,不过现实让他必须向前看,首战失利不是问题,怕的是被打垮了自信心。
第三兵团的自信心建立在屡战屡胜、屡胜屡战上,纵观这支兵团自建立以来就未尝一败。事实上,虽然在战略上雷尔夫失败了,但战术上并没有落入下风。唯一打不过的只有洛林那支变态的破晓军。
怎么样在敌人的射程优势之下建立攻势?雷尔夫细想良久之后,便想到可以利用地形优势。毕维斯领东部便多为丘陵,再往东则是高原,而法布隆城正是建立再约一千多米海拔的高原上。
除此之外,多丘陵的地区适合伏击,再加上零散的村庄。或许在打通与米尔的连接线之后,他们甚至可以考虑不回西边作战,而是在东边进行骚扰游击,西边则让米尔来主掌。
而雷尔夫的思量,卡罗琳却已经想到了。而卡罗琳接下来的一步计划就是进攻里瓦里城,消灭敌人在东部的根据地,防止东西两线作战。
而这一次,卡罗琳将亲征战场。
雷尔夫军团在撤往东边之后,暴风军团和北风军团并未受到多少阻力便回到了雷切尔城。哈勃的拱戍兵团此时占据迪特琳德城作为西面的壁垒,双方的后勤运输都可以从布隆领南渡希拉克河直接送达,辅以飞艇运输装备和军械,后勤无忧。
接下来哈勃的拱戍兵团将暂时待命,待卡罗琳攻下瓦里城之后,在东边先拉起一道堡垒防线保证后顾无忧,接下来便是带着大军往西进,尽可能为帝国夺取更多利益。
七月一日,塞纳王都。
“东线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雷尔夫是怎么回事?”巴克豪斯看着手中的战报,不由得紧锁眉头。
马克斯在一旁道:“雷尔夫将军擅于机动战而不擅于守城战。其不具备单独攻城的优势,纵观以往战役,雷尔夫将军都是以切断敌人增援和补给线,前线疯狂突进、后线跟进攻城的战术。”
此话里行间的意思便是旁敲侧击巴克豪斯不应自己擅自任命,应该给予东部方面军足够的军事权力。
这种中央军制自塞纳开国以来就一直在实行,然而当年开疆拓土都是帝王亲征,这种军制则用以防止军队反叛,而如今却成为了枷锁。
“马克斯,朕有不对的地方,你直说就是,何必拐弯抹角。”巴克豪斯的语气倒是软了下来,可言辞之间仍旧犀利。
马克斯道:“我认为应该重建东部战区,任命总元帅统一指挥。”
巴克豪斯问道:“那这元帅给谁来当?”
“米尔将军擅长统筹全局,当然以米尔将军最合适,但政治三个看来,米尔当元帅的阻力很大。但明面上,拜尔德才是资历上最适合当将军的……但从政治上看来,立雷尔夫当元帅对我们来说阻力最小,但他并不适合。”马克斯说了半天,意在谁都当不了元帅。
巴克豪斯将语气放缓:“那谁能当元帅,你直说吧。还有其他人选吗?”
“陛下,我只是个谋士,替您出谋划策分清优势和劣势。真正决断的人是您。”
巴克豪斯抿了抿嘴巴:“那就让拜尔德来担任战区总督,米尔来担任战区总指挥。这样两方都没有意见,至于那群贵族……我不会让他们插手中央军团。”
“是。”
七月一日同天,北风军团和暴风军团暂时回到雷切尔城休整。拜尔德、雷尔夫的军团都受到了困阻,此时不太可能进攻雷切尔城。
拜尔德不会轻易放弃瓦里城,这座城市作为一颗扎实的钉子,其战略意义重大。他们唯有抢时间把法布隆城打下之后回援瓦里城,抵抗卡罗琳东进。
但此时的他们仍未收到卡罗琳军团东进的消息。
七月二日,拜尔德在斥候刺探到卡罗琳率军东进的消息之后便陷入了困境。此时的第一兵团失去了后勤补给线,他们如果再失去瓦里城就会失去在毕维斯领东北部的脚跟,而如果回援,那么法布隆城就能配合雷切尔城东西发动夹击。
拜尔德最终的选择是继续进攻法布隆城,而瓦里城则交给雷尔夫城暂且牵制。
七月三日,卡罗琳的前锋部队抵达瓦里城,然而她却没有任何进攻的迹象,连试探都没有。只是陈兵造成压力,接着,她便派遣工兵去挖渠引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