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洛林忙得事情就可多了,根据卡罗琳上一次的“求援”,说明敌人的谋略并不单一。至少他们会打谣言战了,古帅(指二战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带谣言那可是一等强。等等,这其中是不是混入了什么奇奇怪怪的梗。
洛林先前对舆论上的管控主要是针对那些掌握相对更多社会资源的小贵族和大地主阶级的,至于为什么没有大贵族,因为洛林就是唯一的大贵族。而几乎所有的富民都可以称得上是小地主,而真正在对抗洛林改革的并非富民,他们暂时是新政的既得利益者。
这个“暂时”圈起来画重点,因为他们以后也会成为顽固的地主阶级。为了社会生产力,土地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所以必须等他们在成为顽固的地主阶级之前就把他们萌芽成地主阶级的趋势给干掉。
洛林又在和空气斗智斗勇了,其实完全不必要这么麻烦的,人家不一定很乐意配合呢……
法国艺术家可是把“拆”字绣上衣服的,因为这个字也是“福”的表现。只要洛林的政府还有公信力,只要基层吏治仍然掌握在他的手里,土地改革就不会太艰难。
洛林从基层吏治的方面去和萨塔尔稍微换位思考了一下,便明白萨塔尔为什么要制衡了。如果基层吏治抱团沆瀣一气,那奥德利亚的政策也根本无法推行。所以奥德利亚“纵容”萨塔尔去制衡去内耗,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
可恶,这群玩政治的人都是变态。洛林现在想起奥德利亚的各种作为,才后知后觉奥德利亚是个多么可怕的人物。
像奥德利亚的人有吗?有!奥德利亚和王安石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把资源掌握在中央手里,然而王安石改革却爆炸了,而奥德利亚改革四年目前仍然在蓬勃发展。为什么?
王安石的目光主要在集中资源上面,而且加上宋朝时期的地主乡绅阶级相当庞大,他的政策推行受到了许多阻力。两者社会性质不一样,难度不一样。并不是说奥德利亚就比王安石强。
奥德利亚的目光则在拓宽资源获取上面,他推动生产的发展把蛋糕做大,下面的人想要吃蛋糕就得去执行他的政策。王安石把地主乡绅拉到自己的对立面,而奥德利亚利用人性把那些贵族拉到自己的利益集团里面,用金钱去换权力,最终把这些贵族温水煮青蛙地吃掉。
那王安石是不是没有想到把蛋糕做大?他是没办法而不是想不到。奥德利亚有操作空间但是王安石没有了,这就是两人难度的差别。让一个没有操作空间的人去操作,这人就算再强也通不了关啊!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宋朝中央没有那杆好使的枪,要是一枪在手,我管你什么地主阶级乡绅阶级,先打死再说。
注,以上不能模仿,真拿枪杆子去打这些地主乡绅了,他们可是掌控民间舆论的,真到了那个时候王安石不崩也得崩,甭说他没枪,有枪也不成。就算王安石手里有枪并把改革完成了,那他就等着为了平息“民”愤“民”怨以死祭新法吧。
其实跟奥德利亚更接近的是商鞅,就是那个被车裂的家伙。顺便一提,似乎“车”是一种刑具啊,五马分尸就叫五马分尸,车裂是被刑具给割死。不过也不需要纠结,细枝末节而已。
奥德利亚和这些改革家们一样也是值得钦佩的,他的遗书已经留在他的房间里了。萨塔尔有一份,洛林也有一份,卡罗琳也有一份。至于隆德,也只有萨塔尔放不下对隆德的感情想培养隆德了。
实际上隆德也的确比齐德更好当皇帝,齐德太温驯,隆德比较独断。在帝国之末,必须要有一个杀伐果断的皇帝去革新,而不需要一个温驯的皇帝被贵族骑在脖子上。
对于谣言战的反击,洛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政府更具备公信力。这需要长时间的沉淀,这是根。要解决标嘛,就得好好建立一个舆论管控部门和一个专门为官方制造舆论的部门了。
还有一点是西克提出的监察体系必须完善,目前洛林只能学着照猫画虎。现在领地的体量大了,为了防止那些官吏结党营私,洛林选择利用调任的方式来防止他们勾结起来。反正真正在处理政务的也是独断者洛林,那些基层官吏只不过是办事的人。他们只是机器、是傀儡而已。
监察体系暂且由幕僚府担任,洛林现在知道三权分立有好处也能达成制衡效果来减少腐败现象,但他根本不懂得三权分立到底怎么分才分得好。不是建个立法院、司法院、行政院就叫三权分立的,最终的结果要的是权力平衡,而现实是行政院的权力有时候比立法和司法加起来还要大。
孟德斯鸠先生,你提出的观点很好,但你只是个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
接着是洛林要预测之后的危机,首先是粮食问题。领地产粮再多,这十万的征召兵出去打仗吃的粮食绝对不会少,还有驯养战马要的粮食。破晓骑兵的两匹战马和一匹战时驮马还有一匹非战时驮马,尤其两匹战马的粮耗是最大的,几乎是成年人的十倍左右。再加上驮马,相当于破晓军一支部队就吃了三万多人的粮食,这就是精锐部队的消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