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林于十一月六日赶回雷斯瓦特,刚刚到雷斯瓦特,他又得开始忙活了。
将西克这位前商行大总管介绍给幕僚府的众人之后,这位商人变摇身一变,正式成为洛林旗下文官集团的一员。
至于要忙活的是什么嘛,自然是真正的“庆功”一事了,接下来那一批集体训练的征召兵要配发到将军旗下训练,他可不想学普利王搞的更戍法,将不将兵的,对于军团战斗力的损失太大了。
主要原因还是普隆帝国的军团规模庞大,而洛林的军团一共就那么多人,地方也小,将领数量有限,所以更戍法是没有必要的。
嘉奖令已经由卡罗琳草拟完毕了,这一战下来功绩最为卓越的人居然并非于马雷城的守将,而是在丹尼斯城的丹尼尔。不过这样也不算在情理之外,第一是哈勃不是自己人,而既然镇守马雷,功劳再大也大不过他头上。第二是能捞战功的也就隆马雷防线上的人,丹尼斯作为马雷城以外的第二敌军主攻目标,能挣到战功自然是正常的。
战绩的确是可以,斩敌数量无算,于大雨中坚守城池直到援军抵达。若不是洛林仔细看了当时敌军的规模、编制和守城物资,否则他也意识不到丹尼尔是一个这么强的守将。
马雷城、诺亚城、丹尼斯城的战报已经传上来了,雷斯瓦特的防守战自然是要记到卡罗琳头上去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在这一场防守战中都表现出了卓越功绩,大概是因为大量的征召兵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了吧。
让人意外的就是海曼军官了,这个军官的履历并不多,不过记录在案的一个特征就是热爱学习,这个家伙也在防线上做出了不错的战绩。对于军队的调度特点在于出稳中求胜,不过以稳中求胜还不足以形容他的带兵特点,正确的形容方法应该是……稳中带浪,浪不失稳。他在传讯被敌人封锁之后,自己下达命令把防线里的军队带到丹尼斯城旁边骚扰进攻的敌军为丹尼斯城争取时间,不过这一点连丹尼尔也是事后才知道的。
丹尼尔有如此才能的话倒是可以在之后的进攻战中调任到马雷城防守,拱戍兵团作为精锐战力,在将来的反攻中肯定是往前线去顶的,接下来冥国的步调无非就是几个。
第一个,强攻隆马雷防线,但哈迪斯那个家伙肯定不会这么做——虽然现在其实是路西法在指挥,但这一点洛林等人是不知道的。
第二个,撤出冥界关,相当于他们什么战略目标都没有达到。洛林有这种想法也是因为局限性,冥国不可能真的没有其他的一点图谋。
第三个,继续在米格兰领扎根,然后试探性地进攻,并给予普隆帝国足够的骚扰。
实际上,东部集团远征军最大的作用是吸引普隆帝国的注意,塞纳帝国对普隆帝国虎视眈眈,只要塞纳帝国的强军进攻普隆帝国,那么战局就顿时混乱了。塞纳帝国的兵力被分走,冥国的海军也正好能顺利南下。
牵一发而引动全身,可以说东部集团远征军就是一根导火索,引燃了塞纳帝国东进的野心,还有矮人和兽人重返中土大陆的欲望。
不过冥国也没想到只达成了一个战略目标,在这之前他们也是认为付出的兵力是足够拿下米格兰领全境与王室领对峙的,但是出了个洛林扰乱了他们的计划,他们也是无奈。
虽然路西法也担忧冥国会在看到东方没有办法取得进展会停止援兵,不过冥王至少会等到矮人、兽人完全起势再收回在东部的兵力。只要把塞纳帝国的东方军团给牵制住,那么塞纳的防守力量就不会集中在北方。
除此之外,冥国进攻的是恭德领而不是西方的希尔领,因为塞斯王国是塞纳帝国拉拢的一方而塞恩王国则是打压的一方。塞纳帝国王室对于冥国的入侵反而还有默许的成分,其实是在借刀杀人,引狼入室干掉那些如同附骨之疽一般的贵族。
真正在国际级乃至世界级的战略构想,洛林目前是无缘知道的,不过即使知道了这些,目前也没有什么作用。
如果冥国作出第二个应对对普隆帝国来说是最好的,不过洛林反而希望冥国会做出第三个决定。战争结束就意味着米格兰领的贵族势力要重新洗牌,而现在洛林手上的军事资源还不够稳固。
洛林稍微思索了一下,只要自己拥有军事上的科技优势,至少在面对现在的局势是没有问题的。倘若把守冥界关,反而没有现在把守隆马雷地区好。
敌人拥有海军,因此可以绕过冥界关直接从路上进攻,西边被敌人占领反而可以作为战略缓冲区使用,不至于被直面进攻。
所以接下来洛林反而要不寻求主动进攻,恰好冬季普隆人的战斗素质会大幅下降,这就给了自己一个不出兵的理由。而且这样和对面耗着,敌人的补给线远远长于自己的补给线,损失最大的还是敌人。
而且在经济上讲,洛林拥有机械化农业技术,经济上存在比较优势。冥国人对粮食的生产效率最多是自己这一边是五分之一,这样持续下去自己的优势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
反攻是一定要反攻的,洛林不可能一直赖在这里,而且南方的局势他也看得清楚。只要拱戍兵团和自己还拖在北境,塞纳帝国就能在普隆帝国的南方肆无忌惮地侵略。而这,也正是奥德利亚所图谋的“引狼入室”的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