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迟,皇太极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派得力干将阿济格率领2000兵马,立即赶往三岔河口,务必将那里的明军彻底消灭。
阿济格率部星夜兼程,就在三岔河口遥遥在望,只剩30里地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前面十分热闹,河面上有很多船来来往往,河边则有很多人在忙碌着。
仔细一看,这分明是一个新的城堡,明军正在抓紧时间修筑。
阿济格不由得火冒三丈:三岔河口的那个还没被捣毁,这里又新冒出来一个,这还了得?
他知道,三岔河口的明军有海上的盖伦船相助,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然而这里的河道显然不适合盖伦船开行,因此明军火力应该不至于太猛。趁着城堡还没建好,明军立足未稳,正好可以将对手一举拔除。
此时,在城堡的工地上,徐光黎指挥着一部分明军不断从船上卸下青砖、石灰,另一部分明军则负责将城墙砌高。
这时探马来报:清军阿济格部正向这里逼近。
徐光黎连忙让所有人暂停施工,拿起武器,准备迎战。与此同时,派来保护工地安全的6艘小型战船也摆开了阵形。
不久,清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向城堡发起进攻,然而,还没等清兵冲到距离城堡一箭之地,明军小型战船上的火炮就率先开火了。
这些火炮的射程远不及盖伦船和战舰,只有一里开外,但还是比弓箭的射程要远。因此,南、北两侧的清军还没来得及放箭,就已经被小型战船上的火炮打得人仰马翻。
只有东面的清军,由于跟明军战船之间隔着个城堡,战船无法开火,因此东边的清军得以顺利靠近工地,开始放箭。
明军采取的战法跟去年的海陆联合作战颇为类似,也是由战船开炮打击两侧的清军,正面则由陆军跟敌人展开对射,只不过作战规模较小而已。
由于城墙已经有了一个雏形,工地上也堆满了砖,明军可以就近选择藏身之处,掩蔽起来朝东边的清军放箭,并不需要结成长枪阵。
在这场对射中,明军是有保护的,清军则是无遮无拦,显然要吃亏不少。
最终,部分清军冲进了工地,然而他们发现,这里的建材堆积如山,整个工地如同迷魂阵,战马在此腾挪不便,甚至经常被扬起的石灰迷了眼。而明军则出没于建材之间,伺机朝清兵射出冷箭。
在这样的战场上,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大打折扣,机动灵活才更重要,这方面清军无疑也不占优。
阿济格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他很快看出,这样打下去清军根本没有取胜的把握,连忙鸣金收兵。
等到手下聚拢在一起,清点了一下,伤亡了280多人。
阿济格不知道明军方面死伤多少,但据冲进城堡的手下讲,那里并没有看到多少明军尸体,显然伤亡不大。
阿济格这才发现,这里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样,可以手到擒来。看得出,明军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才能在遭遇突袭时,一点都不慌乱。
如果在这里耗下去,他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拿下。然而,皇太极的命令是让他去摧毁三岔河口的明军城堡,如果在此停滞不前,将来怕是没法向皇太极交代。
阿济格只好派人回沈阳向皇太极报信,自己则率领剩下的1700多人奔赴三岔河口。
等赶到那里,仔细观察一番之后,阿济格暗暗吃惊:这个城池规模很大,比刚才见到的那个未完工的城池大4倍。
而且,他看到很多大型船只在这里卸下大量建材,暂存在城堡里,随后再分装到小型运输船上,沿三岔河北上。
他看出了朱慈烺的意图:大海船运量大,但由于吃水深,无法进入内河,因此三岔河口的这个城堡被打造成了一个中转基地,先由大海船将建材运到此处,再由适合内河航行的小型船只运往三岔河沿岸,修建新的城堡。
想到这里,阿济格的后背一阵发凉:照这么看,明军肯定不会只修一座新城池,刚才打过仗的城池只不过是第二座,后面还会有第三座、第四座……。到底有多少,他也不知道。
要是这样的话,摧毁眼前这座城池就势在必行了。只要能攻陷这里,就可以阻止明军沿三岔河不断筑城。
不过,刚才那一战明军来了个下马威,阿济格现在已经不那么有信心了,他要先观察一下这里的形势再说。
明军这座城池,西面是三岔河,南面是渤海。东面和北面是陆地,一马平川,本来很适合清军骑兵展开,然而从东边进攻已经不可行了,因为会遭到城头火炮和海上盖伦船的两面夹击,代价会非常高,先前当地清军的伤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从北边进攻。虽然清军仍要面对城头的火炮,但是由于城池拦在盖伦船的弹道上,因此不用担心盖伦船的巨大威力,这还是令他宽心不少。
经过一番思索,阿济格决定第二天发动进攻。经过一天的休整,次日下午,清军从城池北面发起了冲锋。
驻守这座城池的是白广恩,他早已注意到了清军的动向,将所有火炮都移到了北边的城墙上。
见清军骑兵疾速冲来,白广恩下令开炮。
在阿济格的严厉督战之下,清兵没人敢后退,虽然有不少人倒在炮火下,但还是有不少清兵接近了城墙,朝城头放箭。
这一下,明军开始出现伤亡,炮手也死了好几个,火炮的威力随之减弱。
由于城池是匆忙修筑的,城墙并不太高,有几个清兵借助爬墙索登上了城头,与明军展开激战。白广恩只得亲自上阵,才打退了敌人。
在远处观战的阿济格大喜:虽然付出了不少代价,但毕竟看到了希望。如果再加派一些人手冲过去,是有可能拿下这座城池的。
看到明军陷入险境,盖伦船上的郑成功焦急不已。
清军正处在盖伦船的炮火盲区,郑成功爱莫能助。然而,看到白广恩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郑成功觉得必须设法帮上一把。
他凝望着三岔河口沉思良久,想到了一个主意。随即,他叫过来一艘小船,让小船去探测一下三岔河口的水深。
小船很快摸清了情况。从水深来看,盖伦船沿着河口北上一里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再往前就有搁浅的危险了。
喜欢我这个系统有点烦请大家收藏:(www.dushut.com)我这个系统有点烦读书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