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晴话落,会议室内诸人一时间神色各异。
开始都挺高兴。
只是,现场都是聪明人,稍微想想,很快就觉出不对来。
即使吴山霖等人不知道好莱坞有个‘绝对不要用自己的钱投资电影’的准则,但,这份方案,深入琢磨一下,比拿自己的钱投资电影还严重。
首先,他们这些高层,加入锦书后都被许诺了一些股份,只要一切顺利,基本在合约期完成后就能兑现,成为锦书股东。
哪怕许诺股份最多不超过10%,终究也算成为老板。
然后,就说这一方案。
以张国师的《英雄》为例,折合2.5亿人民币的投资,在现阶段大陆这边,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资金。毕竟公开层面上,内地现阶段个人资产超过2.5亿人民币的富豪都还不及两手之数。
如果锦书借贷2.5亿巨资投资一部影片,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一旦失败,哪怕其实都是大老板的钱不会被追债,理论上,这家公司也将沦落到负资产境地,用最近这段时间因为巨人集团事件引发的一个说法,就是距离破产不远。
到时候,他们这些高管,无论持有锦书股份多少,还有什么用?
甚至可能还要背上巨额债务。
会议室内气氛沉默了片刻,吴山霖终于率先开口问道:“陈总,这部分资金,是以锦书传媒的名义借贷,还是子公司锦书影业的名义?”
众人闻言,立刻又打起了一些精神,看向陈晴。
这个问题很有技术含量。
锦书系之所以成立一年多就堪称锦书系,关键就在于这一体系的盘根错节。
锦书传媒集团只是锦书系的一支,另外还有负责影院业务的锦书院线集团,以及江苏那边以锦书影视城为核心的锦书影视旅游发展集团。
再说锦书传媒,企业注册的业务范围包括影视制作、艺人经纪、广告策划等等,旗下包括锦书影业公司、锦书电视制作公司、锦书经纪公司、锦书广告公司等一大串子公司,而且大部分都处在铺开营业状态。
另一方面,无论是母公司锦书传媒集团,还是旗下锦书影业公司等等,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盘根错节的股权结构,这主要是受限于现阶段中国国内的法律法规,有些外资禁入,有些持股不得超过50%,有些可以全资持股,因此无论是母公司还是诸多子公司,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股权结构,至于一些表面上的股东是否代持,则是另一回事。
不过,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整个锦书系,都被站在幕后的某位大亨牢牢控制在手中。
再说此时,在坐的诸位高管,当初签署合约中的股权奖励条款,涉及的同样是不同的公司主体,吴山霖、关易男等几位一线高管,基本都是5年合约,股权奖励主体都是锦书传媒集团,5年后根据绩效可以获得5%到10%不等的股份。
其他各个子公司的二线高管,签署的股权奖励主体基本都是锦书影业、锦书电视这些子公司。
因此,吴山霖的问题就很有说头。
制作《英雄》的这笔资金,如果以锦书传媒的名义借贷,等于债务责任有可能压在所有人身上,如果以子公司锦书影业的名义借贷,哪怕将来依旧无法逃脱干系,至少,母公司锦书传媒需要承担的责任就少很多,而其他子公司的二线负责人,更是不会被这些债务波及。
陈晴听到吴山霖的问题,见其他人都看过来,只是稍顿了下,就说道:“老板说的,以锦书影业的名义。”
大家顿时都松了一口气。
陈晴见现场诸位高管的模样,很想扯一下嘴角,到底忍住。
其实在回来的车上,陈晴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和自家老板提起,她的第一个念头当然是以锦书传媒的名义借贷,可惜,自家老板倒是厚道,并没有这么做。
老板到底还是想要做些事情的,不想打击锦书这边一群高管的积极性。
否则的话,以陈晴的性子,非把锦书做成一个空壳不可,而不是这次仅涉及到锦书影业公司。
毕竟这次实在是有些窝气。
陈晴还打定主意接下来好好查探一番到底是谁在背后捣鬼,将来不缺对方的挂落,以免总是各种狗屁倒灶。
不过,陈晴也明白,自家老板只是稍稍厚道了一点,但,既然用出了这一招,显然也并不是内心毫无波澜。因为国内法律限制,维斯特洛体系不能对一些业务进行绝对控股,但是,某种程度上,债权的控制力其实一样。
陈晴此前还一直担心一旦锦书发展起来,会遭到某些人的觊觎。
这么来一下,首先背负了大量债务的锦书系,在有些人眼中就如同一个‘烂摊子’,没有人会想要把大量债务揽在自己怀里,觊觎之心也就会少很多。
其次,只需要通过较高的债务利息设置,维斯特洛体系还能把锦书系的大部分利润直接抽走,让这家公司变得无利可图,乃至极端情况下直接将这家公司整体变成一张空壳,这也将在更大程度上阻断各方的觊觎之心。
最终结果,哪怕维斯特洛体系表面上对锦书系的持股达不到绝对控制,对于这家公司的掌控,却是只会越来越强。
大概是陈晴给出的答案让众人情绪稍稍缓冲,再加上目前看来这也几乎是《英雄》项目想要推进下去的唯一方案,众人都没有再提出异议,而是讨论起了更实际的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