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十,御史台官员和大批衙役捕快在吴损的指挥下对元载、裴冕、杨绾、王缙、常衮等一大朝廷大臣和官吏进行了逮捕,尽管赵子良极力缩小此案的波及范围,但仍然给朝野上下造成了极大的震荡。
从七月十一开始,朝廷各衙门官吏们一个都风声鹤唳,唯恐自己也被御史台请去喝茶,根据这大半年的经验,但凡被御史台请去喝茶的人几乎没有一个能安然无恙出来的,进去以后就不出来了,要么是被流放,要么是坐牢,很多人不但被革除官职和爵位,还被杀头了。
御史台已经成为朝廷和地方官吏的禁忌话题,只要有人说御史台三个字,现场如果有官员,肯定会极为紧张,可见御史台,特别是吴损这个人已经成为官场杀手了。
赵子良知道,现在出面安抚对朝臣们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件事情只能让时间去慢慢淡化,朝廷大臣们在这件事情上恐慌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次把仅剩的三个宰相全部拿下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片重量级的官员。
七月十三日,吴损来到摄政王府向赵子良禀报抓捕行动和审讯的结果。
“大王,崔佑甫供出的名单上面的所有大臣和军方将领全部拿下,经过审讯,这些人都对你们策动谋逆一事供认不讳!这其中裴冕、杨绾、崔佑甫、常衮等人自以为是这伙人的头领,实际上他们只是元载的棋子和工具。元载这个人行事颇为高明,他其实是被裴冕和崔佑甫等人的愚蠢给连累的,如果裴冕等人不这么心急,元载还不会暴露出来。”
赵子良不由叹道:“裴冕、元载和王缙这三个仅剩的宰相都被拿下了,朝中如今连一个宰相都没有了,看来这帮保守派老臣对本王的敌意还是很深啊!也难怪朝廷各衙门的官吏们一个个都胆战心惊的,宰相级别的大臣全军覆没,换做谁只怕也睡不好觉吧?对了,李怀光这几个军方将领审得如何?”
吴损道:“李怀光等人脾气爆照,被抓之后还曾试图反抗过,被制服之后一直大吵大闹,对审讯也不配合,拒不回答审讯官员的问题!”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军方大将由摄政王府直接派出进行审讯,御史台就不要插手了!”
“是!”吴损答应,又想起一事说道:“大王,如果要以贪赃枉法的罪名对这些人治罪,有两个人只怕会被无罪释放,分别是杨绾和常衮,经过御史台的调查,此二人平日里为官清廉、正直敢言,贪赃枉法与他们沾不上边,用民间的话说,他们是难得的好官!而以已谋逆罪逮捕他们,他们似乎又不够格。经过御史台的调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二人参与过裴冕、元载等人的谋逆活动!他们之所以出现在崔佑甫供述的名单上,是因为他们从前是前太子的人!崔佑甫理所当然的把他们归于他们的行列当中。”
杨绾和常衮?两人都比较年轻,还不到四十岁,当然这个年纪在民间已经是中老年人了,但是在官场上却是官场新秀。
“来人,把杨绾和常衮的档案拿过来!”赵子良吩咐道。
“是,大王!”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官员拿来了杨绾和常衮二人的档案,赵子良把这二人的档案详细看了一遍。
杨绾出身于华阴杨氏,这是一个大世家。世家有世家的优点,世家有他们的家训,在教育子女方面,世家比较正规化,有底蕴,确实代代都有才人出,杨绾显然就是杨家的佼佼者,不论是学识,还是才能都是万里挑一的,而且在品行方面更没得说。
常衮的家世不如杨绾,他父亲只是一个县令。常衮这个人性情清高孤傲,不善交际,朋友极少,为官苛细,崇尚节俭,对腐败的贪官极为反感。
看完这二人的档案履历,赵子良沉思良久,对吴损道:“这两个人先关十天,十天后再来带来见我!”
吴损拱手道:“是,大王!”
若是在从前,皇帝的话就是律法,皇帝说谁该死,谁就该死。因此,对于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一向是不审也不判,直接斩立决或凌迟处死。赵子良主政之后,一改从前皇帝把律法不当一回事的状态,一切以律法为准绳,不管你犯了多大的罪,最终都需要通过审判才能定罪,这不仅是给当事人的家属一个交代,也是给全天下人的一个交代,这是一种秩序,良好的秩序,社会有这种良好的秩序才能稳定下来。
这些被抓起来的朝廷大臣们的家属家眷们在这段时间可谓是急疯了,纷纷四处托人找关系说情,有的家眷想要进天牢探视,给天牢守卫贿赂重金或是给大理寺官员塞钱,还有人直接找到摄政王府。
当然,这种时候如果拿钱替人办事,无疑是往枪口上撞,找死的节奏。朝廷相关衙门早就派专人盯着,一旦发现有收受贿赂的行为,立即查办。
代宗皇帝这些天成了惊弓之鸟,他虽然在宫中,但他还是能知道宫外的事情,赵子良并未下令限制皇帝的人身自由,他从未对皇宫守卫说过不准皇帝出宫,实际上代宗也不敢私自出宫,他可不敢保证外面没有人想要暗害他,至少呆在皇宫内还是安全得多,他唯一担心的是赵子良不顾名声弑君篡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